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,大致伴随每个学段的分布来体现,不一样的阶段就应当有不一样的教育方法,从命令式到商量式,再到尊重式,父母的角色也应当要不断变化。
父母如何教育孩子
1、要在家庭打造好的环境。中国是个礼仪之邦,也非常讲究孝道文化。无论是与父辈关系还是夫妻关系,都要做到友好相处、不争不吵,任何事都要做到有商有量,尊老爱幼。孩子在这种孝道文化环境环境环境中也会耳濡目染,形成好的尊老爱幼的习惯。
2、父母要以身作则,做好榜样,爸爸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。特别在家,爸爸妈妈亲要在孩子面前多念书、写字,而不是回到家还继续看手机或打游戏。如此,孩子会比较认真的做完作业或者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,培养好的学习环境,主动完成既有些学习任务。
3、要掌握与孩子互动,促进感情升华。譬如说带孩子一块去运动,跑步、游泳、打球等,在训练身体之余可以促进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。
4、鼓励孩子主动与人聊天(当然是在确认安全的状况下),提升与人交流及交流能力,倡导一些他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去完成,鼓励他主动承担责任。
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防止什么行为
爸爸妈妈是孩子的镜子。养孩子时爸爸妈妈必须要谨言慎行,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。特别有一些行为是孩子极容易知道和模仿的,父母必须要坚决防止:
1、说脏话的行为。我有一段开车常常路怒症发作出口骂人,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孩子也在说这句口头禅,才让我知道我们的不当。
2、背后说人是非。大家总是感觉孩子不懂,在背后议论其他人,有时就会在当事人面前被孩子揭发出来,无比尴尬。
3、公共场合不遵守礼仪,譬如插队、闯红灯、乱扔垃圾这类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。
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什么
孩子向你谈他有兴趣的问题时,要集中注意力听,不要似听非听,或者一边做其他事(比如看电视)一边听。假如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,可以跟孩子打个招呼,获得孩子谅解。
即便刚开始就不认可孩子的建议,也要耐心听完,充分知道他们的怎么看。要以交换建议的方法发表我们的怎么看,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建议。
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。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,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,只能产生相反的成效。
爸爸妈妈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升,指导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,明确指出他们自己尚存的幼稚性、依靠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。
家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建议,假如他的建议合理或与大人的建议一致,就以他的建议作出决定,如此可以增加他的“参政(家政)感”和责任感,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