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重压大,有时与教师盲目拔高教程需要不无关系。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上海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,市教委负责人为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问诊,并透露,本市将推出一系列手段,减轻学生重压,鼓励其全方位进步。
课程标准需要细化
为什么学生频频喊苦喊累?市教委调查后发现,这与不少教师拔高教学需要不无关系。比如,一年级有篇课文,“小兔跑步绕过大树,穿过草地,去采蘑菇”。根据需要,学生仅需认识“草”“地”“采”三个字就能了,但经过一些老师加工,就变成了需要学生认识这句话所有些汉字,甚至还要会写,会组词。虽然看上去没超标,事实上已经给孩子增加了认知重压。
“课程标准描述精度不够,致使教学需要被盲目拔高。”市教委负责人指出,与英、美等国的课程标准相比,本市现行的课程标准描述过于宽泛。市教委教研室已组织专家着手对现行课标进行细化,通过实例,对重点和难题的学会程度做出明确规定。同时,市教委需要教师加大对作业设计的研究,不能随便用教辅材料作为课外作业。
考试不是唯一标尺
在对从全市10个区县随机抽取近百份小学一小学二年级试题进行剖析后,发现这类试题常见存在容量大、形式繁的特征,不少老师把所有题型都集中在一张试题上,一些老师感觉,不考难点就没水平。
针对这一现象,市教委强调,小学一至小学三年级不能进行全学区、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,四至初二也不能进行全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;若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,每学年低于1次,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,随机抽取的学生比率低于本年级的30%。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。严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下达中考、高考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有关指挥,不能以合格率、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励,或者和教师绩效薪资挂钩。本报记者 陆梓华